欢迎访问抚顺市就业网

您的位置:首页-就业要闻

 
帮“4050”人员 走出相对失业困境
来自:www.fsjy.gov.cn 辽沈晚报 抚顺版     浏览:366次    时间:2010年6月7日

 

    今年48岁的任晓燕1996年从矿区下岗,下岗后,任晓燕尝试做过很多工作,在裕民商场给人打工卖货,自已做点小买卖,每份工作做得时间都不长。直到2005年,经人介绍,她到新华街道参加了家政培训班,开始做保姆和家庭护工。今年年初,顺城区劳动就业管理局组织区内120多名两业人员免费到北京参加护工培训,任晓燕也报了名。她说:“出去就是想借机会多学点,如果有合适的工作就留在北京。”不过,任晓燕只在公司推荐的业户家里做了一个星期的保姆,就从北京返回了抚顺。她说:“不适应。”
    如今,社会上把学历偏低、技能欠缺、下岗失业后再就业比较困难的40岁左右的女士、50岁左右的男工,习惯地称作“4050”人员。失业后的“4050”人员,是在社会转型期新出现的困难群体,据在社会转型期新出现的困难群体,据2003年劳动和保障部对66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4050”人员占下岗失业人员的28.7%。
    前些年,由于企业转制等原因,截至2007年年底,我市认定的“4050”人员有9.2万余人。这些人能否再就业,既是我市就业状况好转的重要标志,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我市各级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4050”人员的就业机会相对增加,工资待遇有所提高,就业状况已有所好转。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大一部分“4050”人员的就业状态令人忧虑。
    供需矛盾下的“相对失业”
    2009年,顺城区劳动就业管理局职业介绍中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1.2万余个二产类和三产类的岗位,提供外埠就业用工岗位5000余个,岗位工资都比较高。这些岗位主要针对的重点人群就是“4050”人员,平时都没有普惠制培训班,外埠就业的单位还提供了岗前培训,但是参加培训和成功就业的人群中,“4050”人员只占不到30%。
    今年3月初,顺城区针对“4050”人员举办了一场用工洽谈会,大多数岗位是不限年龄、公司负责培训、培训之后就能上岗的岗位,可前去应聘的“4050”人员寥寥无几。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提供了21个岗位、招聘64人,整场招聘会仅有4人报名。
    在该区最近发布的招工信息中,大连城达食品有限公司招鸡肉分割工200人,工资在2400—2600元之间,年龄在45岁以下,至今无人问津。
    从近3年全市一些大型用工洽谈会提供岗位数量和“4050”人员由此成功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岗位的增幅与“4050”人员就业人数的增幅不成正比。“4050”人员“相对失业”的状况发越来越明显。
    这种“相对失业”,最突出地体现在劳务输出方面。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家政人员严重短缺,外地家政公司几乎都采取了“不需技能,不限年龄,公司负责培训,培训之后就能上岗”的方式来抚招工。然而,外出务工对于“4050”人员的吸引力却明显不足。
    今年年初,顺城区组织120余人赴京参加培训,培训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然而,80%以上的人最后都返回了抚顺。此外,我市目前的“4050”人员原多是各大厂矿企业的工人,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技能,比较符合很多外地工矿企业对技工岗位的需求。但是,这样的岗位,很多“4050”人员不愿选择。
    “相对失业”原因有很多
    家住东洲区的李宝红和丈夫都是下岗职工。家里上有八旬老人,下有上高中的孩子,老人卧病在床,离不了人,孩子正是学习的重要阶段,需要他们留在家里照顾,这些都决定了他们没法走出家门去工作。
    在不久前的一次招工洽谈会上,一位47岁的男性求职者说:“岗位是不少,可我能干得了不并不多。”他列举了四点原因,第一,餐饮服务、保安类岗位很多,但往往限制年龄,他岁数超过了;第二,家政服务、保洁类岗位也很多,不限年龄,但是,工资较少,有的一个月才四五百元,觉得不值得干;第三,一些重体力劳动,工资高、不需技能,但工作强度太大,体力跟不上;第四,技工类岗位也不少,年龄要求不高,工资不少,但他没技术,还是干不了。
    可以说,造成李宝红等“4050”人员相对失业的主客观原因有很多。顺城区就业局职业介绍中心主任贾显利分析,现在的“4050”人员很多是从国有企业下岗的职工,他们固有的早八晚五的就业观念很难转变,依然遵循原有的企业体制找工作,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比如,家政服务岗位的招工需求很多,技能要求不高,适合‘4050’人员就业,可很多人认为这种打零工根本不算工作。”贾显利说,工资相对高一些技能。“4050”人员年龄大,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确实差一些。对于普惠制培训,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没学,就认为自已学不了,也适应不了新的工作环境。没有技术,想找工资高一些的工作,难度就大很多。
    此外,“4050”人员的生活习惯几乎已经形成了定式。无论是外出劳务,融入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还是当保姆、护工,在别人家打工,他们都学得生活习惯上有很多不适应。
    一些外出务工又回到抚顺的“4050”人员,说出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在别人家看别人脸色生活,不如在家自在,虽然挣得少点,能维持生活,就不愿意出去遭罪。
    还有一些2007年底之前已是“4050”的人员,担心灵活就业变成固定就业后,收入超出了政府救助规定的标准,就不能拿到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这无形中造成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宁肯过着得过且过的紧巴日子,也不肯吃苦,不愿就业。
    帮“4050”人员走出困境
    如何让“4050”人员走出“相对失业”的困境?据了解,目前,我市各个区的就业部门都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窗口,希望能从思想上转变。从目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树立灵活的择业观念,充分认识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本领,多一门技能,就多一种选择,多一条出路。
    近年来,我市针对“4050”人员的普惠制培训,为他们实现就业提供了技能上的帮助,特别是很多的县区、街道还针对家庭负担重、不能离家务工的大龄、无技能下岗失业女工的实际,创建起了“无围墙工厂”就业模式,这种就业无投资、无风险,不需出门离乡,年龄大小无所谓,学历高低不要求,一出现便受到了“4050”人员的欢迎。
     2007年,胜利经济开发区就业局创建的“无围墙工厂”,联系编织、缝裤角等手工活,让“4050”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挣到钱,至今已有830余人受益。目前,我市各区的“无围墙工厂”已向规模化、市场化、订单化、项目化方向发展,成为我市解决“4050”人员外出务工,打消他们想家的顾虑,新抚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开展了“输出一帮一、亲情电话卡”活动,给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发放长途电话卡。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人常联系,稳定他们的工作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精神上的支持;另个,也能通过电话卡更好地掌握务工人员带回更多更好的用工信息。还有部分城区为让“4050”人员中的低保户出来就业,在他们实现稳定就业一年之内,在低保持遇等方面方面实行了特殊政策,打消这部分人员的就业顾虑。
 
 
 
 
 
 
 
 
 
 
 
 
版权所有:抚顺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2104000028(   技术支持 抚顺经纬网络 网站地图
地址:抚顺市新抚区东十路3号(市政府原址南院东楼)  邮箱:fsjy@fsjy.gov.cn  邮编:11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