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抚顺市就业网

您的位置:首页-就业要闻

 
清原县: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来自:www.fsjy.gov.cn 抚顺市就业培训服务网    浏览:113次    时间:2011年8月25日
 
    清原县自2011年3月被省政府确定为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以来,积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不断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积极为农民工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流动就业搭建平台,努力实现统筹城乡就业协调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就业。
    全县辖1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346个自然屯,总人口35万,县域面积3921平方公里。
    据统计,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60956人,其中剩余劳动力为29736人。年初计划全县在2011年要实现县城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人。截至7月末,已实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705人。计划县内调剂4000人,已实现3415人;计划培训4000人,已培训4089人;计划扶持创业带头人40人,已实现48人。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并把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层级负责——由一名县领导负责该项工作,各乡镇也有一名主要领导专门负责,县乡分别成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县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工作,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县有关职能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还主动深入村屯,向辖区内的农民宣传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信息和有关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增加农村劳务开发职能,并设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二、建立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切实发挥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全县1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设立了8个劳动保障平台试点,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所、制度、工作“六到位”标准向全县普及。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就业服务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1.建立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依托劳动保障事务所,通过入户调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对辖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就业状况、培训意向和就业愿望等基本信息建立资源库基础台帐,并输入计算机,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县、乡镇、村就业信息联网与资源共享,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依据。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全方位服务。各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开展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免费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将培训及用工信息发布、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行政村,形成内外相连、城乡互通,供需对接的用工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
    3.积极组织开展每年春季定期以进城务工农民为服务对象的“春风行动”。大力宣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布各类用工信息、培训信息。截至7月末,全县共召开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专场大型洽谈会14次,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140人,劳务输出1210人。
    4.加大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拓宽就业领域。为全面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方面依托辖区内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扩大就业,让辖区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就业,实施“就地转移”战略。目前全县招商引资大中型企业已达86家,其中已动工兴建的达标42家,已招收采矿、建筑力工、车工、电焊工、电工、机械加工、企业管理、文秘、财务等共3010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1651人。此外,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功地打造了“中国北方第一漂” ----红河峡谷漂流这一精品龙头旅游业项目,使全县二、三产业迅猛发展,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到漂流公司上班,他们分别在餐厅当服务员、检票员、救生员、码头搬运工等。有了这个名牌产业的支撑,农民在家里靠办餐饮住宿也能赚大钱,有的还在大苏河、湾甸子、清原镇等乡镇相继建起了几十家度假山庄,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80多人。
    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开拓域外和境外劳动力市场,加强与域外用人单位的劳务合作,广泛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今年,清原县在原有的23家合作伙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家。其中:吉林省鑫达钢铁有限公司由于地理位置与辖区内的草市镇、土口子乡相邻,经县、乡镇领导多次实地考察,最后双方确定合作伙伴关系。到目前为止,在该企业就业已达310人,月工资2000-3000元,且早晚都有通勤车接送。此外,还重点联系了大连、沈阳、北京等城市,使之成为新的劳务输出基地,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为辖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更好的劳务输出信息。
    三、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力度。
    由县人社局牵头,农发、教育、科协、招商、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配合,从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培训资源实际出发,统筹制定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规划,并充分发挥远程培训的作用。
    全县各乡镇均成立了远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发出了“让冬闲变成冬忙”的远程培训技术培训号召,选择前景好、见效快、投资少,百姓欢迎的技术专业开展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7月份,共开设家禽养殖、食用菌、中药材、蔬菜大棚、肥料配方、水稻种植、农机修理等12个专业,共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566人,完成年计划1400人的112%;通过培训实现创业65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13人。
    四、加大宣传力度,为转移就业工作营造氛围。
    通过广泛宣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方针政策、经验做法和返乡创业成功者的先进事迹,将创业致富光荣的思想宣传到村、深入到户,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劳务输出及就地转移工作氛围。例如:创业带头人王美环是草市镇小板河村村民,在清原县劳动就业管理局的帮助下,曾到沈阳一家工厂打工,后在草市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帮助下回家办起了玩具厂,投产后已有16名剩余劳动力在厂上班,每年都有可观收入。英额门镇丁家街村致富带头人闯金满,投资建白泥矿,安置剩余劳动力50人,年产值达500多万元。鼓励支持外出劳务人员返乡创业,从而带动就业,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理有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权益保障工作。
     一方面对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采用加大劳动保障、卫生、安监等部门执法力度,切实解决其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治无保障等突出问题,要求双方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及时依法处理劳动争议。
     另一方面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采取跟踪服务工作。对输入较集中的地区,指派专人定期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搜集相关信息,提供相关服务,并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组织成立党团组织。 (抚顺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付丽萍)
版权所有:抚顺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2104000028(   技术支持 抚顺经纬网络 网站地图
地址:抚顺市新抚区东十路3号(市政府原址南院东楼)  邮箱:fsjy@fsjy.gov.cn  邮编:11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