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抚顺市就业网

您的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推进基层就业工作为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夯实基础
浏览:865次    时间:2010年6月1日
——在全国基层就业暨就业援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张小建
同志们:
      今天,各地刚刚搞完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我们又紧接着召开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党组关于就业政策落实年的安排,围绕进一步落实政策推进就业,总结交流就业援助、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基层平台建设三项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全面做好基层就业工作。我们这次会议在重庆召开,是因为重庆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下,城乡基层平台建设的好,发挥的作用大。并且在创业带动就业、城乡统筹就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培训和服务等方面也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为全国带了个好头,大家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和学习借鉴重庆的经验。下面,我讲三
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大局观和责任感
      (一)增强大局意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在多次会议上都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再三强调促进就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大力宣传贯彻,作为推进工作的根本指针和重大方略。最近,部里对“十二五”就业规划做了初步研究,确定“十二五”期间以“就业优先,,为指针,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规划主线。关于“就业优先”,完整的提法是“将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将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而实践“就业优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要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将实施就业政策与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相协调,形成促进就业的综合性政策体系。三是确定经济发展速度要考虑充分就业目标的要求,进行宏观调控要防止失业风险。四是要持续加大对就业的资金投入,形成公共财政保障、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机制。五是要把就业效应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指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的首要因素。这几条请各地认真研究,进一步论证和细化后,共同列入国家和地方的“十二五”,规划。总之,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就业工作在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中的突出作用和头等优先位置,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科学分析形势,防止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去年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形势企稳回升,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今年4月,新增就业已完成44%,比去年有较大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已经完成了37%,困难群体就业完成了56%,这两项指标完成情况同比超过了去年,而且超过了2008年。一季度登记失业率下降了0.1个百分点,由4.3%下降到4.2%。三月底外出农民工已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最高人数。总的看,今年就业开局稳定,并好于去年同期。面对我们应对金融危机、冲出急流险滩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对今年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出现的招工难现象,如不进行科学分析,容易导致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盲目乐观,容易导致我们系统内部的麻痹松懈,使社会产生误判,进而对抓紧落实就业政策、特别是对继续执行援企稳岗等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的必要性产生疑问。因此,必须对经济和就业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
      首先,要看到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的大势。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存在且有可能加大。虽然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交织,经济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加,这些不确定因素也对就业增加了变数。
      其次,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会给就业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这其中既有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如何促使就业增长的问题,也有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问题。究竟怎么应对?如何促使经济增长点变成就业增长点,使新生岗位更多地成长起来?如何确保企业退出较为平稳,职工安置更为稳妥,岗位流失率降低?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其三,要看到我国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从供求总量看,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超过2400万人,新生劳动力将达到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全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1200多万个,供求缺口十分巨大。还有由于城镇化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劳动力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危机来时的大失业与复苏阶段的大缺工,春季民工的招工难与秋季大学生的就业难交错产生的局面,部分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的状况,这些都凸显出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解决这个问题要比解决单一的总量性问题更加艰巨复杂。
      其四,稳定就业依然面对重大压力。从失业动态监测数据看,三月末与上年末相比,全国99个城市19个行业中有1 3个行业仍存在岗位流失,累计岗位流失率为0.2 3%;同时,新增就业中40%属灵活就业,其中有一半以上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险补贴,其稳定性堪忧。
      由此可见,虽然一季度各项就业指标都完成了预期目标,但市场就业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一些地区和行业还存在岗位流失率较高、困难企业较多、群体就业难、重大事件影响后的就业不稳定等问题,就业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并且更加复杂,稳定和扩大就业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万不可有丝毫松懈。
      (三)抓住机遇求发展,做好今年几项重点工作。当前,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和强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部党组已经决定把今年作为就业政策落实年,务求将政策落实到位,获取实效,重点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抓扩大就业。要运用政策,在继续推动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同时,重点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这个新的增长点,重点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这个具有潜力的领域,来实现扩大就业。二是抓稳定就业。要通过落实政策继续搞好援企稳岗,并增强灵活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稳定性。三是着手构建就业工作中的几个长效机制。如,加快地方就业的立法,形成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加强职业培训制度化建设,以及将援企稳岗政策转化为预防失业机制等。各地要紧紧把握这三项重点工作,运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切实推进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讲展。
       二、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强化做好基层就业工作的意识  近几年,在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过程中,我们推动基层就业工作主要抓了三方面内容:一是抓基层平台建设;二是抓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三是抓就业援助的落实。各地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将三项工作紧密衔接,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工作队伍。2002年,中央12号文件提出,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可设立或确定负责劳动保障事务的机构。部里提出了  “六到位”、“三衔接”的工作要求,指导各地用几年的时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初步建立起基层工作平台,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资格考试。许多地方将基层平台建设纳入了当地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统一规划,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着力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有的地方还着重提高和发挥基层平台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平台的能力建设,设立了综合性服务场所和服务窗口,并与市、区、街道实现了信息联网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基层平台建设已由城市街道、社区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向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推开。到2009年末,全国有97%的街道和89%的乡镇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同时,88%的社区和41%的行政村聘用了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拥有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工作队伍,为基层就业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这一平台承担着提供基础就业服务的任务,成为公共服务的前沿阵地;我们的这支队伍从事着落实具体就业政策的工作,成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可以说,基层平台建设是中国就业工作的一项历史性建树。
      二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在全国范围开展,涌现了—批充分就业社区典型。按照中央提出构建小康社会要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目标的要求,部里及时总结了一些地方自发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为逐步推进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许多地方将创建活动纳入了各级政府年度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了政策落实、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等方面的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还有的地方加强分类指导,对充分就业社区进行细化,提出了充分就业援助社区、比较充分就业社区、先进社区和示范社区等不同标准,建立对达标社区动态评选的激励机制等等。通过试点和逐步推广,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示范社区,由于政策落实好、服务质量高,不仅率先实现充分就业,并且在动态中保持稳定,成为充分就业社区的标杆,也带动了其他社区乃至所在城区、城市整体上向充分就业目标迈进。因此,可以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重大创举。
      三是就业援助普遍实施,初步形成了零就业家庭动态帮扶工作机制。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解决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到2002年中央1 2文件首次提出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各地普遍启动了就业援助工作,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专门的服务和帮助,逐步建立起了以公益性岗位安置和专项政策扶持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援助方式。2007年,在总结一些地方率先开展零就业家庭专项帮扶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部里在全国组织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各地积极响应,普遍建立了“出现一户、援助一户、稳定一户”动态工作机制。2008年,《就业促进法》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在2007年到2009年的三年中,全国共帮助就业困难人员460万人实现再就业,帮助近33万户零就业家庭中40万人实现了就业,在稳定就业、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就业援助是政府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强化公共服务最具实效的一项举措。
      实践证明,这三项工作相互配合,同步开展,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抓基层平台建设,是就业政策能够落实并取得实效的基本保障,是基层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条件;抓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是推动基层做实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基层就业工作的最终目标;抓就业援助的落实,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是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重点内容,是基层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从这三方面大力推进基层就业,对于做好全国就业整体工作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去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基层平台反应迅速、工作扎实,为稳定就业局势做出巨大贡献,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赞许和全社会的认可。这次会议上,我们专门请了基层工作平台的代表。在此,我代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工作在全国基层平台一线的工作人员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起来,抓好基层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抓好基层就业是扩大就业并实现充分就业的主阵地。基层社区蕴含着大量的就业机会,生产、生活服务岗位、社会化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等社区就业岗位需求正在迅速成为就业新的增长点。依托基层平台开发就业岗位,是解决各类失业人员就业包括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渠道。正是因为抓好基层就业工作,推进实现社区充分就业,才能为有效应对失业风险和实现全社会的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抓好基层就业是落实就业政策的重要支柱。基层是落实就业政策的第一线,是联结政府部门与政策对象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就业工作的各项底数和依据,来源于基层建立的基础台帐和社会化管理。正是由于我们的基层工作人员承担了政策宣传、具体经办等细致工作,才能保证各项就业政策一竿子插到底,进家入户,落实到每一位劳动者。
      其三,抓好基层就业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基础。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平台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延伸到城乡劳动者家门口的服务窗口,是直接掌握劳动者就业状况和需求,开展人本服务的平台。正是基层就业平台的建立发展和作用发挥,中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才能做到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各地在推进基层就业中,有许多好的体会,可以作为今后基层就业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
      一是服务大局。这三项工作都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想政府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重要工作。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就业工作总体要求,主动服务大局,才能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有力地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以人为本。搞好服务是基层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本服务理念,坚持落实新三化的要求,以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为第一目标,完善功能,精细服务,才能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三是制度推动。创新作法和有效措施只有形成制度才能取得持久的效果。因此,要从构建长效机制和推行规范服务入手,使基层就业不断巩固扩展,使基层平台真正成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基层窗口并有效运行,在开展公共服务和落实政策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是做实基础。扎实的基础工作是各项就业政策措施落实到基层和人头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依托和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作用,做好基础管理服务工作,做实摸底调查和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做细一对一帮扶工作,才能使就业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希望各地认真总结本地的经验,提炼工作体会,摸索工作规律,在今后推动基层就业工作过程中继续坚持和贯彻。
      三、明确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基层就业工作
      按照就业政策落实年的要求,今年要把做好基层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推进就业援助精细化、长效化;促进充分就业社区提升水平、稳定扩展;健全基层平台、强化能力建设,由此来夯实就业工作的新的基础,建立起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为我国城乡实现更加充分就业铺平道路。今年上半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反复征求意见,部里分别对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和基层平台建设工作下发了三个文件,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次会议,就是以此为指导,贯彻落实这些要求。文件已经发给大家,我着重强调三个问题:
      (一)要做实就业援助,实现精细化、长效化的目标。
      各地要将做实就业援助作为今年就业的重点工作。针对目前就业援助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粗放、服务针对性不强、政策落实不到位三个突出问题,我们提出了“精细化、长效化”的工作目标。贯彻部里文件,要从以下三方面重点切入:
      一是切实完善登记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就业援助对象的登
记认定和动态管理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了谁是援助对象,我们才有可能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的服务。部里在总结地方经验,并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要对所有的援助对象发放《就业援助卡》,就是要求各地以此为抓手,明确援助对象身份,突出持证人享受政策和接受服务的权利义务,为政府有效实施援助提供扎实的基础。
      二是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全面落实就业援助各项服务措施。所谓精细化,就是要将援助对象作为优先服务的重点群体进行分类帮扶,针对每个援助对象的具体状况,设计安排专门的服务项目和政策措施,实施“一人一策”的援助。这就需要对就业援助各个环节制定专门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明确服务的内容、时间和效果要求,使援助对象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得到有效的帮助。
三是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就业援助已不是临时性、突击性的工作,要作为政府对困难群体提供的一项长期性、重点性公共服务,要靠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保障来建立长效机制。因此,要完善工作保障制度,优先保障就业援助工作所需的政策、资金、人员、设备设施等基本条件,加强基层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要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将援助对象的实名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统一管理;要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就业援助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形成工作成效与奖励挂钩的激励机制,并向基层平台和基层工作人员倾斜。
      各地在这次会后,要抓紧贯彻《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下半年要将就业援助卡发放到位并全面强化就业援助工作,部里将对此进行调度。
      (二)要建设一批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实现提升水平、稳定扩展的目标。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从试点向全面推开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地要在过去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稳定已有的工作成果,并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和扩展,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制度。为了起到典型路、以点带面,通过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今年要重点开展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和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认定两项活动。这次部里已经认定了首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就是想起到一个带动作用。各地要安排建设一批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在三年内达标,做到工作相对稳定、规范有序。在星级基础上再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作为样板在全国推广,推动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各地要从四个方面认真组织实施: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国家级示范社区和省级星级社区认定活动纳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整体部署,加大各级政府对认定活动的组织推动力度。
      二是要严格认定标准,结合各地实际,对照标准细化指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评定出就业工作任务较重、善于创新、成效显著、示范性强的社区,确保认定工作质量。
      三是要对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和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复查,经复查合格的继续认定,不合格的取消资格。
      四是要研究建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保持充分就业社区的长效机制,将创建活动中的有效措施上升为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有效推动工作继续开展的激励机制。
      (三)要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就业工作基层平台,实现巩固成果、加强保障、提高素质的目标。
      基层平台已经成为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鉴于它的重要性,部里今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基层就业工作平台基础不扎实、管理不清晰、职责不明确、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目的就是要强化基层平台对就业工作的支撑作用。各地要重点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要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各地要按照部里的要求统一机构名称,明确服务场所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已经建立起基层平台的地区,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尚未建立基层平台的地区,要在建设过程中整体设计、统一推进。
      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平台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工作职能。街道、乡镇平台设立的专门服务场所或服务窗口,要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基本的公共就业服务,同时承担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社区、行政村平台开展工作的职能;社区、行政村平台设立的专门服务窗口,要重点在开展上门入户服务和基础工作上做文章,特别是在入户摸底、建立台账、了解需求、动态更新上下功夫。这里还要重点强调一下,就业系统各层次有不同的工作职能,要层层发力,层层负责,才能将整体工作搞好。基层平台的人力、物力有限,不能将所有工作都压在基层平台上,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基层特别是社区就业工作的职能,科学设置省、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各级的就业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支持基层就业工作。
      三是要落实好基层平台的保障措施。重点在资金、人员方面切实提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要切实把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工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满足当地就业工作需要、保证公益性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的提供为原则,保障基层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费随事转、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经费支持。对社区、行政村特定公益性岗位吸纳符合政策条件人员的,还要及时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建立激励机制,以保证骨干队伍。
      四是要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要合理配置基层平台工作人员,优化人员结构,改进和完善聘用办法,通过加强岗位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重点要解决社区和行政村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总量不足、待遇偏低、社会保险不落实等问题,并为乡镇、街道以上单位选人用人开辟途径。要切实采取措施,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设计畅通渠道,采取“一级协理员、二级协理员”的形式,对劳动保障协理员划分不同级别,通过考核上岗,落实岗位责任,实行绩效工资,使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能够有上升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以此来吸引高素质人才,稳定骨干队伍,实现长期发展。    另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是一个整体,在一个点上,是相互支撑相互结合的。所以,要与基层社保经办、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希望各地在这个方面能做得更好,创出更新鲜的经验。
      同志们,基层就业工作是一个大课题,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携手共进,并肩作战,共同推动基层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版权所有:抚顺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2104000028(   技术支持 抚顺经纬网络 网站地图
地址:抚顺市新抚区东十路3号(市政府原址南院东楼)  邮箱:fsjy@fsjy.gov.cn  邮编:113008